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民商律师 >> 网络访谈 >> 文章正文
《华声在线》7旬老人万元存款变保险 中国人寿:将介入处理
阅读选项: 自动滚屏[左键停止]
作者:  来源:  阅读:

华声在线1月22日讯(记者 戴仲辉)老人银行存钱,回去之后拿到的却是保单,这样 “被保险”情况屡见报端,日前长沙七旬老人张先生的妻子就遭遇了这样的事情,他在华声在线“投诉直通车”栏目发帖称,前年妻子在南湖路的某银行存钱时,遭到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,万元存款变成了保单,直到去年11月份保险公司催缴存款,他们才意识到受骗了。对此,中国人寿保险湖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介入处理。

投诉

七旬老人遭忽悠 万元存款变保险

2013年11月,张先生的妻子拿着1万元的积蓄,在长沙南湖路某银行办理定额存款业务,却被工作人员告知银行存款利息比较低,劝其购买理财产品,随后她被工作人员带到银行另外的办公室,工作人员告知这类“理财产品”,年利息达550元,每年还有一定的分红。

考虑到高利息的原因,张先生的妻子听从了他们的建议,购买了高利息的“理财产品”。2014年11月,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称,其购买的是保险已经满一年了,需要续存1万元,前三年需每年存满1万元,10年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利息跟分红。

这时张先生才知道妻子购买的并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,也不是定额存款,而是中国人寿的分红型保险,于是,他与妻子去银行和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事宜,却被告知保单上已经签字,应按照保单上的条款执行,提前取出需要扣掉一部分的费用,存了一年多的万元积蓄仅拿回了6000多元。

对此,张先生提出质疑,他说,按照规定,购买保险时投保人应该提交健康状况说明书,而银行、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竟直接略过了这一步骤,直接忽悠了妻子购买保险,现在妻子已经是75岁了,当时工作人员也没有告知保险的期限及缴纳的规则,这明显是利用高利息欺骗老人购买保险。

张先生还说,如果当时不是工作人员忽悠他,妻子是不可能买这份保险,现在我不仅希望能把这1万元钱完整的取出来,还能拿到响应的存款利息,同时也希望给他人提个醒,尤其是老年人,在存款的时候不要轻信这些所谓的高收益的存款,不要稀里糊涂的把存款变成了保险。

调查

“存款变保险”屡屡发生 消费者吃尽苦头

近年来,为了规范银行保险业务,保监会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,工作人员必须详细向消费者说明所售产品性质,不得将保险产品和储蓄理财基金混淆销售,也不得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,但在生活中“存款变保险”的情况却屡屡发生,记者梳理了华声在线“投诉直通车”栏目类似的投诉,发现“存款变保险”的投诉就有数十起。

四川的孙女士在银行存款时遭到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,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一份保险,到家里亟需用钱时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保险,钱也无法正常取出;安徽的张女士反映其父母带着20万块的继续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,被工作人员忽悠购买了一份“理财产品”,声称利息比存银行高,额外还赠送一份保险,用钱还可及时取出,可真正到用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购买的实际是一份保险。

回应

将转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

1月21日,记者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了中国人寿保险湖南分公司,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分公司并未接到张先生的投诉,近期将会把情况转至相关部门,核实情况后将对此做出处理。

律师

银行、保险公司均有过错 应予以调查做出处理

湖南首届优秀公益律师、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李健律师表示,依据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》明文禁止了银保驻点销售,要求“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,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,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。”因此在该事件中,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涉嫌存在一定过错,老人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关系即使无法撤销变更,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当予以介入调查,做出处理。

提醒

在此,记者建议老人到银行存款时不要轻信银行工作人员吹嘘的“高利率”、“额外收益”等宣传,在提及“保险”时,不管是赠送,还是购买,不要轻易签字,看清楚相应的风险提示,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慎重,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。

 

新闻地址:http://ts.voc.com.cn/index.php?note/view/28610

 

】【关闭窗口
 :: 站内搜索 ::
 
 :: 点击排行 ::
·《潇湘晨报》长沙律师写..
·湖南省十大律师事务所排..
·湖南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..
·湖南省2008年度年检注册..
·民事调解书的格式、内容..
·2010年湖南律师事务所50..
·《中央电视台》李健律师..
·长沙基层法院法庭管辖范..
·湖南著名企业名录
·年产值计算公式
设为主页  |  收藏本站 | 友情链接 | 管理登录